瀏覽數:774 推薦度: 投票數:0評論數:0 | ||||||||||||||
中國連續五年成德國最大貿易伙伴 2021年貿易規模將恢復至疫情前 | ||||||||||||||
核心提示:德國聯邦統計局22日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,2020年中德貿易在新冠疫情下仍逆勢增長(同比,下同)3%,總額達2121億歐元。 | ||||||||||||||
德國聯邦統計局22日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,2020年中德貿易在新冠疫情下仍逆勢增長(同比,下同)3%,總額達2121億歐元。中國已連續第五年位居德國在全球範圍內最大的貿易伙伴。對此,多位德國專家向中新社記者表示,中國以超出預期的速度走出疫情影響,帶動了德國經濟復甦,後疫情時期兩國經濟合作有望釋放出更大的潛力。數據顯示,中國是德國第二大出口目的國,但與第一名美國的差距再度縮小。德方數據顯示,去年美國共進口價值1038億歐元的德國商品,中國自德國進口額為959億歐元。 據德國電子電氣行業協會(ZVEI)22日公佈的最新消息,中國2020年再度成為德國電氣產品第一大出口目的國,對華出口總額為233億歐元,增長6.5%,增幅甚至超過疫情前水平(2019年增長4.3%)。未來對外貿易市場發展行情如何? 2021年貿易規模將恢復至疫情前 世界貿易組織18日發佈報告説,2020年第四季度全球貨物貿易持續反彈,但反彈趨勢在2021年第一季度或將無法維持。世貿組織當天發佈的最新一期《貨物貿易晴雨表》報告顯示,反映去年第四季度行情的全球貨物貿易景氣指數達103.9,高於去年第三季度的100.7。 世貿組織表示,2020年上半年貨物貿易大幅下滑之後,自第三季度開始,受亞洲出口提升以及北美、歐洲進口增加拉動,全球貨物貿易量從低谷開始反彈。 去年10月,世貿組織曾預測,2020年全球貨物貿易量將萎縮9.2%,2021年則將增長7.2%,但貿易規模仍將遠低於疫情前水平。 根據全球貨物貿易景氣指數的編制規則,數值100為其基準點。如果某一季度的指數讀數為100,意味着全球貨物貿易增長符合中期趨勢預期。指數大於100表示該季度全球貨物貿易增長高於預期水平,反之則顯示全球貨物貿易增長低於預期水平。 世貿組織2016年7月首次發佈全球貿易景氣指數,通過採集主要經濟體的貿易統計數據,就當前世界貿易的短期發展走向提供早期信號,為貿易政策制定者和工商界提供更為及時的國際貿易信息。 2020年,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2.16萬億元,比2019年增長1.9%,創歷史新高。其中,出口17.93萬億元,增長4%;進口14.23萬億元,下降0.7%;貿易順差3.7萬億元,增長27.4%。 “過去一年,面對嚴峻複雜的國際形勢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衝擊,我國外貿進出口明顯好於預期,外貿規模再創歷史新高,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貨物貿易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,充分體現了我國外貿的強大韌性和綜合競爭力。”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、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14日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説。 “2020年,我國外貿在經歷了一季度震盪後快速回穩,全年進出口規模創歷史新高,國際市場份額也創歷史新高。”李魁文介紹,根據世界貿易組織測算,2020年前10個月,我國進出口、出口、進口國際市場份額佔比分別為12.8%、14.2%和11.5%,比歷史最高值分別提升0.8、0.4和0.7個百分點,我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的地位更加鞏固。 在疫情影響下,全球貿易大幅萎縮,而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更加明顯,進口需求穩定。2020年,我國原油、金屬礦砂等資源型產品進口量分別增加7.3%和7%。與此同時,我國傳統優勢產品出口繼續保持增長。全年機電產品出口10.66萬億元,增長6%。筆記本電腦、家用電器、醫療儀器及器械出口分別增長20.4%、24.2%、41.5%。 2020年,各地各部門做好“六穩”工作、落實“六保”任務,統籌做好口岸疫情防控和穩外貿工作,在全力保住外貿市場主體的同時,推動外貿主體活力持續增強。 來源:中國新聞網 2021/2/26 9:59:00 | ||||||||||||||
| ||||||||||||||
|